首页 >> 校友风采 >> 求真求实,穷千里目更上层楼---访校友李仁

校友风采

求真求实,穷千里目更上层楼---访校友李仁

发表日期:2015-06-04    (阅读次数: 1646

李仁,生于1932年,山东济南人。50年春考入我校化18班,半年后转到电18班。53年毕业后分配到太原27厂215技校任教,随即考入太原工学院电机系。57年毕业分到包头447厂,在设备部门和研究所任技术员。60年调至安徽工学院任教,之后在合肥工业大学、安徽大学任教直至退休。先后担任安徽工学院自动化系主任、合肥工业大学研究生部主任、安徽大学电子自动化研究所所长,博士生导师。

长期担任中国自动化学会理事、制造技术委员会常委;全国高校自动化类专业教育委员会副主任;安徽省科协常委、机械自动化学会理事长;中国科学院、中国科技大学等高校兼职教授。

一、少年辛苦终身事,不向光阴惰寸功-----李仁校友事业发展历程

1953年,李仁从我校毕业后,分配到太原27厂215技校任教。担任教员的李仁深感学习的重要性,当年便考入太原工学院电机系继续学习。在高工校的时候,李仁获得了包括电机、发配电、电力网电力系统、无线电等方面的入门知识,在太原工学院,李仁系统学习了发配电、发电厂电力网联合输电系统,使自己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加深了对专业的理解。

1957年,李仁自太原工学院毕业分配到包头447厂工作。447厂是我国兵工系统制造火炮的最大企业,当时的总工程师是中国的神话人物、被誉为“中国的保尔·柯察金”的中国抗日战争时期革命根据地兵工事业的开拓者、新中国第一代工人作家吴运铎。吴运铎曾主持设计研制成功枪榴筒,参与设计制造37毫米平射炮以及定时、踏火等各种地雷,为提高部队火力作出了贡献。李仁在447厂工作了三年多时间,先后在设备部门和研究所担任技术员。由于该厂属兵工企业,保密性很强。工作期间,李仁不仅接触过前后封闭的技术材料,当他去北京五局出差的时候,更经历了需要出示、换取三四个身份证才能到达办事地点的严格程序,这段经历赋予了李仁光荣的神圣感和责任感。

1960年,为解决夫妻两地分居问题,李仁调至安徽工学院任教。为了更好地在专业教学领域发挥更大的作用,27岁的李仁再度踏上了求学的旅程。他在这年前往哈尔滨工业大学攻读电子学研究生,他的导师是当时号称中国电子学界“四大金刚”之一的吴村雅。在哈工大期间,李仁不仅如饥似渴地投入学习,因为具备教学经验,有时还担任了一些课程的讲授,深受哈工大师生的信任。两年半之后,吴老师调往吉林工大任校长,根据安徽工学院发展自动化专业教育的要求,李仁又转入自动化专业进修。

在哈工大进修自动化专业的经历,对李仁后来的工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。51、52、53年,哈工大连续招收了三批自动化方面的研究生共25个人,并专程请来苏联专家进行培养。这批人包括后来的清华大学自动化教研室主任陈伯时、上海交通大学自动化教研室主任黄俊、华中工学院自动化教研室主任陈锦江等,均为此后几十年我国自动化类专业教育领域的学术带头人。

一年半之后,学成的李仁回到了合肥,开始投身安徽工学院自动化系的工作。

80年代以后,安徽大学组建自动化方面的专业,李仁调至安徽大学担任电子自动化研究所所长,在新的岗位上继续从事自动化领域的研究与教育工作,直至退休。

在李仁的事业发展过程中,合肥工业大学校长、工业电气自动化专家顾绳谷是他最为感激的人。顾绳谷自60年代以来一直主持着我国的自动化方面的人才培养、教育工作。在他的主持下,以哈工大三批研究生为主,共同制定了全国自动化专业的教学大纲、教学计划,提供高校的教材,在我国的自动化类专业教育领域作出了积极的贡献。而李仁也深受顾校长信任,期间始终担任机构的秘书长,配合顾校长的工作,处理各种具体事务。

由于李仁在自动化专业上的基础和持续不断的研究,加上他同哈尔滨工业大学的渊源,以及顾绳谷校长的信任,使得他长期担任中国自动化学会理事、制造技术委员会常委;全国高校自动化类专业教育委员会副主任;安徽省科协常委、机械自动化学会理事长等职务,在后来几十年的自动化类专业教育领域里占据了重要的位置,发挥了很大的作用。大概20年左右,委员会的会议纪要基本都出自李仁之手,为总结、推动我国自动化类专业教育的发展作出了贡献。

在全国的教材编审委员会(即后来的教学指导委员会)任职的数十年里,李仁先后编著了四本自动化领域的教材,包括《自动化装置及其应用》、《电器控制》、《生产机械的电器控制》、《工厂电器控制设备》,这些教材为我国的自动化类专业人才培养起到了积极的作用。

李仁编写的教材

除了在学术领域取得的成就,李仁还为所在单位的建设和发展付出过艰辛的努力,并取得了突出成绩。

李仁曾先后担任工学院自动化系系主任、安大电子自动化研究所所长、合肥工大研究生部主任。

李仁是个非常讲求实际的人,做事尤其讲究指标,不喜欢空谈。他接手担任安大电子自动化研究所所长的时候,所里每年的产值不过35万,李仁到这个所一年半以后,产值达到1000万。在那年的安徽省科委、科协座谈会的中心发言上,李仁向与会人员报告了他如何在一年半之内使一个产值35万的研究所变成了产值1000万的产学研大户。在这次发言里李仁总结了他的成功经验,他说:我做任何事情都要有指标,没有指标就不要干事。

同样,在合肥工业大学担任研究生部第一任主任的时候,李仁也同样喜欢追求数字,他认为没有数量也没有质量。他上任之前,学校的研究生仅有30多人,李仁坚持以发展为导向,本校招不到到外校招,一年以后研究生人数便达到了200多人。

99年,67岁的李仁办理了退休手续,但仍与科学分院合作招收研究生。直到现在,已经75岁高龄的李仁教授还在继续着教材的编写、修改工作。

二、问渠那得清如许,为有源头活水来

1.母校工科教育的精神养成了的思维方式。

自我校开始的工科学习使李仁的思维非常缜密,他说:我考虑问题不太就事论事,我要预测一下。大的方面我要考虑,小的方面我也要考虑。如果某件事情做错了,他从来不说“我考虑不周”,他会认为事情的关键是出在自己的思维上。同时,李仁认为,每个人应当有自己的观点,并且必须要有自己的思维观点,不能跟着别人,但是又不能主观,对别人的观点要随时权衡,注意这种观点和那种观点之间的差异,并进行吸收,集思广益做出判断。

2.工科教育对实践的重视形成了务实的工作作风。

在母校期间即养成的务实精神使李仁在一生之中每走一步,总会对未来考虑一个规划。几十年的工作忠,李仁总是务实地做好眼前每一步事情,习惯制定具体、可行的目标,然后竭尽全力去实现它。

3.认真做人、艰苦朴素的母校校风、师德磨炼了坚韧的生活态度。

李仁对读书时的几位老师印象深刻,比如他认为当时文校长、电科主任杨孟坚、讲授无线电的教师彭惠生、任课教师钟承福,以及班主任赵仲炎都对学生很好,很难忘。他特别提到赵老师的个人修养极高,他在文学方面的修养、人格方面的修养令人敬佩。

李仁谈到,当时无论茶店子还是后来搬到的花牌坊校址,学校都很小,生活很艰苦。然而当时的艰苦对后来的习惯是有好处的,吃过一点苦,适应环境的能力要强点。除了生活上的艰苦,同学们在学习上都比较刻苦,李仁认为那时候的刻苦精神是很好的,对后来有影响,使自己后来什么事情都感觉得到能经受得住。

三、对母校发展及对在校生的建议

李仁热切希望母校立足于把学校上升为一个本科院校,否则对不起学校这么多年的历史。

李仁说:对学生来讲,今天该干的事情就把今天的干好,要踏踏实实,不要眼高手低,不要把今天的事情留到明天,不要寄托很高,当天的事情又不干,尽力了,你就不后悔。


2025届校园招聘日历

 上个月 2024-12 下个月 
1
2 3 4 5 6 7 8
9 10 11 12 13 14 15
16 17 18 19 20 21 22
23 24 25 今天 27 28 29
30 31